9月车企排名:比亚迪奇瑞吉利,新势力羡慕不来

别看新势力舆论声势浩大,自主头部几家,才是真正闷声干大事的。

其实在汽车销量的领域,炒作得最厉害的当属新势力了,周度数据各种榜单满天飞,仿佛他们就是行业领先者了。

但是理性地再看看每个月的销量排行榜,那些所谓次次都在榜首或者榜单的新势力车企,基本上也是淹没在市场的洪流之中。

比如9月的狭义乘用车企批发销量排名,新势力第一的特斯拉排在第九位,理想排在14位,赛力斯排在20位,蔚来、小鹏则靠近30名。

1

而一些闷声不响的车企,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被越来越多人看不起的合资车企,他们通过产品组合,深厚的积累,依旧可以在核心和主流市场取得不错地位。比如9月份,行业领先者依旧是比亚迪、奇瑞和吉利三家自主车企,且他们单月销量都在20万辆以上,销量同比还在大幅增长。

合资车企虽然销量有所下滑,份额确实出现了下行趋势,但以目前主流合资车企的体量,前十强中依旧有大众丰田的身影,而在车企前20强中,日产、奔驰、宝马这些企业赫然在列,下滑厉害的,仅仅是从一个月十万台到2万辆的上汽通用罢了。

从9月整体排名趋势来看,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四家自主的领跑趋势已经相当明显,单月保持在10万+的水平之上是没问题了。

作为合资的开创者,南北大众的销量虽然滑落到四五六的水平,但基本也不太可能继续往下滑了,一方面是品牌力的影响深远,另一方面产品还在持续更新,同时广泛的渠道能力也成为南北大众销售能力的重要体现,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保持在前十强应该问题不大。

2

再有就是长城和上汽通用五菱,前者凭借SUV细分再细分的市场,开创了新品类,同时如坦克和长城炮皮卡这样高利润和高价值的产品,给长城的营收和利润提供了很多支撑,所以即便长城的销量有所下滑,其内心依旧不慌。后者因为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的新能源产品,符合了新能源下沉市场的需求,因此重回前十成为可能。

特斯拉不用说,仅凭两款车型就可以进入十强,确实非常强悍,强大的销售效率,也让特斯拉毛利领先行业水平。特别是在多款自主新能源车围攻之下,依旧岿然不动,这种能力和影响首屈一指。

如果说大众是合资第一的存在,那么在中国市场,丰田就是唯二能够经受住市场考验的品牌了。南北丰田虽然销量下滑,但凭借其在全球强大的品牌力口碑,和全球化的成本均摊,丰田在中国战斗力依旧不减。

在10-20名的位次中,跌落的上汽乘用车、东风日产盘踞在此;奔驰宝马也直接和理想赛力斯进入到最直接的市场和销量PK中,而其他的新势力绝大多数都在20名开外,对几家头部自主车企的实力羡慕不来,没有月销2万辆以上,几乎都上不了牌桌了。

3

除了9月单月的销量,前9个月的总量,也意味着乘用车市场格局已经初具成型。根据前三季度车企销量排名来看,乘用车企前四强已经被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领跑,这种局面随着新能源市场需求旺盛而变得更加夯实。自主品牌份额增长最核心的贡献,还得看大厂。

南北大众稳定在十强中间位置,长城要想进步,可能需要跳出目前SUV细分再细分的圈子,比如在纯电动领域是否可以有所建树?特斯拉想要再进一步应该比较难,但保持在前十强尾部是板上钉钉的事。五菱的表现不够稳定,好在经过最近几款新车的刺激,十强是拿下了,后续是否还能够保持在这个水平上,还要看几款新产品在市场上的持久力。

目前在前十五强的尾部,豪华品牌奔驰宝马还有点品牌力和渠道优势,至于如问界和理想这样的新势力会不会挤进前十五强,挤掉部分合资车企,就要看他们的最终销量表现。但笔者认为,这种概率比较小,一方面类似理想问界这样的产品,不仅头部自主会出,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同样也会出,未来的竞争依旧充满很多不确定性。

4

再来看看系别的销量,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9月份应该又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67%,这离比亚迪王传福所说的2025年70%的水平已经非常靠近了。但是前四强的车企销量占比达到58%,特别是前7家传统车企,其销量占比更是达到了73%。

而单看新势力,在整个自主品牌的销量占比中,仅占10%左右。这也可以看出,自主的崛起依旧靠传统大厂在新能源方面的转型速度,毕竟品牌、产品、渠道、供应链、资金实力等核心要素,传统大厂依旧处在综合领先的水平上,新势力根本羡慕不来,更需要经受市场残酷的考验。

合资品牌的市占率,在9月份迎来了较大变化,继续保持持续性的下滑。比如德系,9月份的市占率仅有13.7%,应该属于历史最低水平了;日系的9月市占率更是地址10.8%,同样应该是历史最低水平;美系车的市占率由于有特斯拉撑着,应该跌无可跌了,5%左右的水平是其下限。

5

其实也没有办法,市占率下滑的背后,是销量的持续下行,无论是9月还是前三季度,德系日系各家车企的同比都是下跌的,部分车企多则下滑50%以上,少则下滑百分之一二十,整体下滑都在20%左右的水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新能源热潮和中国用补贴大力推动下,合资车企暂时没有拿得出手与自主品牌直接竞争的新能源产品;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接受度和认同感正在提升,让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不再迷信合资品牌的品牌溢价。

但要说合资品牌是否还会卷土重来?个人认为是一定的,至少如大众丰田,或者奔驰宝马这样的国际一流大企业,他们一定会强化本土化的研发,跟上中国市场的消费趋势和节奏。最终在残酷的市场中承认与中国品牌的地位和差距,放弃品牌溢价,还是有机会打赢翻身之仗的。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25日 下午4:55
下一篇 2024年10月28日 下午4:5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