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辱华高管风波再遭反转?外媒撤销调任说法

原创 文/丁钰 时间:2016-11-25 9:20

外媒竟然删除“辱华戴姆勒高管”高海纳调任的披露,这是高海纳真的卷了铺盖?还是外媒怕了中国舆情?

“戴姆勒高管辱华”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连当事人高海纳(Rainer Gärtner)的真正去向都成为谜团。

根据网络曝光,11月20日,戴姆勒中国商用车CEO高海纳在北京顺义某中央别墅区因车位争执,辱骂中国业主“你们中国人都是杂种!”在网络的讨伐声中,21日晚戴姆勒中国执行委员会宣布已将“公司某位管理成员”予以免职处分,且通过协商方式私下达成和解。然而英国媒体指出高海纳可能转向戴姆勒其他岗位,又引得波澜再起。

不过,《汽车公社》作者最近查看海外媒体的披露,发现又出现变化:英国BBC对其披露《Daimler chief removed after 'racist rant' in China》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对高海纳可能供职戴姆勒别处分支机构的披露,改成“戴姆勒指出,高海纳已经被免职,德国方面正对这一事件进行内部调查(原文Daimler said Mr Gaertner had been removed from his position while an interna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Germany)。”

此外,针对“免职处分”,《纽约时报》询问戴姆勒大中华区,欲弄清楚高海纳到底是被戴姆勒辞退,还是有可能将到公司别处分支机构就职,但其业联络办公室没有回应时报的问题。

因此戴姆勒这位高管的去向成疑,是否会发生变数不得而知。不过高海纳至今并没有发表任何言论或有道歉举动。不少网友表示,“被免职”不足以取信国人,平调或升职也可能是“被免职”,高海纳还欠中国人一个道歉。

纵观高海纳辱华事件,从新浪微博用户爆料开始,到网友谴责高海纳及其供职的车企戴姆勒希望中国贡献大量销量,却不尊重中国,再发展到戴姆勒大中华区发出道歉信,最终因事件扩大化,戴姆勒公布予以高海纳免职处分,整个事件中,新媒体和网络的作用不言而喻。

《纽约时报》称,中国新媒体和网络用户要直接得多。高海纳本人、戴姆勒公司及北京警方均没有公布事件细节,因此也无从得知高海纳是否认同网友对此事的描述。尽管如此,中国新媒体和许多网络用户还是抓住这一事件,将高海纳作为西方傲慢偏执态度的一个例证,要求高海纳和戴姆勒道歉。高海纳成为中国网络之力击败被指责伤害民族自尊的政府、公司和个人的最新例子。

“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广东官方报纸《南方日报》周二发表的一篇社论写道。但《南方日报》接着提到一些外国公司“屡屡使用带有种族歧视言行对待中国消费者甚至中国员工”,海外高管“对中国市场的确容易产生傲慢情绪”。

11月23日,国内媒体披露,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在访谈中表示,“事发之后,高海纳已被公司送回德国。我希望涉事的高管能对他的行为表示抱歉。每个人偶尔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种族主义是可怕且让人无法接受的。”。

就在有关高海纳事件的争论爆发之前,刚刚发生过一起容易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来自德国的欧盟专员Günther H. Oettinger在使用粗鲁的言语贬低中国人之后,进行了道歉。

无论这场针对“辱华”事件的批判是否会被扣上“民族主义”甚至“排外”的帽子,舆论,尤其是网络言论的力量让人再次深深体会其强大。

正如《纽约时报》评论称,戴姆勒高管高海纳带着悔意领悟到,偏执情绪的大爆发可以在中国网络上引发一场熊熊烈火。该报纸还引用了毛泽东的名言,指出这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362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