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车企销量榜:49家负增长,日系三强攻占前十(附榜单)

原创 文/杜余鑫 时间:2018-09-12 15:36

与49家车企8月销量同比出现负增长不一样的是,日系三强日产、丰田、本田5家车企竟险些取得前十强半壁江山。

8月份,乘用车市场销量迎来了3连降,同比增幅扩大至-7.4%,单月销售量已经跌至2016年173万辆的水平区间。

与8月份乘用车市场哀鸿一片一样的是,各大车企的销量也出现大幅跳水,除了49家车企同比负增长外,75家汽车公司中,销量同比腰斩的高达近17家,这个比例达到了75家乘用车企业数量的两成以上。就连前十强车企中,也有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本田3家车企出现销量下滑,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更是下滑了25.4%。

但在市场情况不好、洗牌加剧的情况下,对一些汽车品牌来说,更是难得的机会。比如吉利汽车在8月份继续紧追南北大众和通用,销量同比增幅达到30%,更在前8个月完成了100万辆的突破。比如日系三强日产、丰田和本田在华的5家合资公司,在8月份纷纷向前十进攻,仅有排名11位的东风本田,以19辆的成绩与前十强失之交臂。

于是一个新课题浮出水面,谁能够在这一轮的浩瀚风波中站稳阵脚,谁又将在旋转的罗盘中逐渐被边缘化?未来日系三强5家合资公司能够夺得前十强的五个席位吗?那个时候,究竟是北京现代出局还是上汽通用五菱失利?

前十自主两强出局,日系险占半壁江山

“经久不变的前十强,这个月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销量榜出炉时,不少业内人士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当然,本月的前十强还有一些更具体的亮点。

比如一汽-大众在今年首次夺得了乘用车前十强的冠军,还比冠军常青树上汽大众或上汽通用多了足足2万余辆。翻看一汽-大众的车型销量不难发下,主要还是新车效应为一汽-大众提供了充足的增长动力,比如一汽-大众的受首款SUV车型探歌,8月份的批发销量接近万辆,达到9660辆。另外中高端产品的消费旺盛,带火了迈腾、奥迪A4L、奥迪Q5的销量,这三款车型的增幅均超过两位数。

上汽通用在8月份遭遇一次跛足,同比下滑了3.3%。分析来看,虽然雪佛兰通过迈锐宝、科沃兹、赛欧的努力增长,取得了15.5%的销量增幅,但别克品牌饱受三缸机风波之苦,特别是英朗,这款长期占据轿车销量榜首的产品,在8月份同比下滑了35.7%。以往如此精进的凯迪拉克在8月份的表现也相当平淡仅增1.9%,这和豪华车消费趋势的旺盛显得有些不符,这也意味着作为二线豪华品牌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凯迪拉克高增长的局面并不会维持太久的局面,理性回归将是常态。

上汽通用五菱在8月份的表现在前十中,可谓是最扎眼的,伴随着消费升级的发生,以及低端汽车消费的受阻,主打低端产品的上汽通用五菱降幅十分明显,就算有宝骏530、宝骏360等新产品,也无法抑制住宝骏品牌的下滑,特别是宝骏730这样的MPV车型,更是以62%的降幅,成为上汽通用五菱下滑的“罪魁祸首”。甚至前8个月,上汽通用五菱还同比下滑了1.2%,成为前十强中累计销量唯一下滑的车企,显然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五菱和宝骏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天花板。

原本长期保持在前十强的自主三强吉利、长安、长城,本月竟然纷纷跌破前十强,就连三强之争最有力的新将上汽乘用车,也在十强中不见了踪影。8月份,长城汽车同比下滑18.4%至5.37万辆,长安汽车同比下滑29.7%至5.03万辆,致使长城、长安前8个月分别下滑了4.6%、11.4%。伴随着自主二强的出局,日系三强的5家公司迎头赶上,罕见地霸占了前十强的四个席位,因此也让原本有4家本土品牌的前十强只剩得吉利一枝独秀。

实际上在日系品牌中,原本表现保守丰田,已经开始显得精进,除了在销量上南北丰田总计单月销量在淡季突破10万辆,同比方面也分别增长了47.1%和6.9%,这主要得益于TNGA平台上的凯美瑞和C-HR、奕泽的强势增长,以及包括汉兰达这样的强势SUV的增长。

伴随着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精进表现,以及前段时间以来日系丰田和日产纷纷在华扩大产能,特别是此次四家日系车企闯进前十强所发出的信号,足以证明,精进的日系品牌还将进一步扎实中国市场地位,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鏖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49家车企同比负增长,腰斩者占两成

在黑暗几乎吞噬整个汽车行业之际,残酷的事实伴随着诸多汽车厂家,众多单一车企销量下滑将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这一点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就已经显现,只是到这个8月更加突出而已。

今年半年盘点时,《一句话点评》就曾做过统计,今年上半年有37家车企销量出现同比下滑。然而到了8月份,这个数字扩大至49家,这个比重已经占据所有乘用车企的65%,同时同比双降的车企已经达到38家。除了前十强中3家下滑,前20强中7家下滑,所有车企中销量腰斩的竟达到了17家,占比车企数量的两成以上。

正如现在行业中出现的厂家向经销商压库、厂家降低生产计划、销量下滑严重那样,大多数企业在对外解读糟糕局面的时候,都把问题归结于市场竞争太残酷,车企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但是否曾想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不足?

显然,最主要的还是产品力,这一点从之前动辄数千上万辆的销量到如今的仅三位数有余,就可见一斑。正如一热门本土品牌销售公司老总说的那样,产品是第一要义,口碑是生命力,如果产品不好,卖得越多负资产就越多,越加加速了这个产品和品牌的消亡。

特别的在下滑的车企中,本土品牌最为明显,49家下滑车企中,本土品牌达到32家。其中领跌的前20强,除了长安福特、东风裕隆和长安铃木外,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本土品牌,以知豆、康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以9成的下滑数字领跌,这也传递出低端电动车的地位正在进一步弱化。

当然如比速、江铃、昌河、力帆等汽车公司和品牌,70%的下滑也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警告,伴随着SUV增幅的3连降,未来仅凭低端、大空间的SUV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升级需求,未来消费者在新车消费时,不仅会重视产品的配置、质量,也会更加会看重品牌的服务和形象,这对这一群处于边缘地带的本土品牌来说,除了死守自己的细分市场外,翻身的机会将越来越渺茫。

无论是更加潮流运动风的雅阁和凯美瑞,还是吉利在本土品牌中的率先破百万,无论是年轻个性的C-HR,还是更加科技智能的造车新势力汹涌来袭,无数的趋势都指向,未来的汽车产品不再是一个传统的交通工具,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追求也更加偏向于个性化和精品化,铃木的退出和宝骏五菱的销量的大幅锐减就是最好的证明。

进化论的优胜劣汰,和发达汽车市场的经验和规律告诉我们,未来中国汽车品牌还将进一步减少,在马太效应的趋势下,设计优秀、技术过硬、品牌知名度高、营销出彩、服务得力于一体的汽车品牌才能有机会成为车市的增长力量。

附录: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0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