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徐”难治一汽,根源不止于人 | 一汽兴!东北兴?

原创 文/杜余鑫 时间:2018-01-29 8:48

“建一”这个被父辈期待建设一汽的期望已经破灭。走过了徐平,如今这个重任已经交到了徐留平肩上,而他名字里的“留”字,是否也意味着徐留平的确需要留下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呢?

自2017年8月2日一汽董事长徐平和长安董事长徐留平换防以来,“共和国长子”一汽,迎来了第五任董事长。巧合的是,十年间,从徐建一到徐平再到徐留平,这三位一汽“一把手”都姓徐。

“一徐在发展过程中腐败掉了,挖了许多坑,也种下许多恶果;二徐在位仅两年时间,更多工作侧重反腐和政治建设;三徐拿出来的架势不错,但要把这个已经患上癌症的病人治好,难度可想而知,那应该是刮骨疗毒的过程。”关于三位徐姓董事长,一位熟悉一汽的行业人士如此评价道。

而徐留平之所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于一汽已经到了不可不改的地步。从徐建一时代逐步沉积下来的毒瘤开始,到徐平时代进行的政治修正,再到徐留平时代刮骨疗毒式的革命,这位万众瞩目的中国汽车长子,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洗礼。但毫无疑问,“三徐”都面临了同样的难题和考验。

低调和高调

关于前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最近一次亮相是在2017年9月份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反腐专题纪录片《巡视利剑》第四集中,该纪录片用了10分钟的时间,讲述徐建一腐败案例。毫无疑问,中央已经给徐建一贴上了“大老虎”的标签。

在媒体眼中,徐建一是位低调内敛的人。执掌一汽七年来,除了必要场合的正式发言和演讲,他极少接受媒体访谈。“低调、不张扬,可能官员都是这个作风吧。”一位不愿具名的一汽内部人士表示,徐建一在位时,还是做过一些事情的,但遗憾的是,一汽的自主事业和红旗战略近年来发展得并不理想,这使得徐建一的“低调”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

“成王败寇”,徐建一这个与一汽同龄、寓意着“建设一汽”的名字,照理说他的成长经历应该会为其职掌一汽后的壮志凌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但却事与愿违,反倒成为了一汽历史上的一个污点。特别是在其任职后期,在反腐行动之中,徐建一并没有坚守规则和底线,拿钱办事儿的不良风气持续蔓延,严重破坏了法律和制度。

就在徐建一被带走的两个月后,来自东风的老将徐平临危受命,火速上阵一汽董事长职位。事实上,“稳”曾是徐平的一个性格标签。从1982年进入东风,到2005年开始执掌东风,33年的时间里,“低调”似乎也是旁人对徐平最深刻的印象。

执掌东风以来,徐平领导制定了大自主计划、整合集团资源来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一手主导的入股PSA让合资布局更为夯实,并完成了集团的整体上市,助推东风自主平稳起步,且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也促成了沃尔沃与东风商用车的合作,实现了走出去。

在东风立下赫赫战功的徐平进驻一汽备受期待,特别是在自主品牌领域,徐平被寄予厚望。更重要的是作为空降兵的徐平,在一汽脱离了原有的人情网络和利益纠葛,更有利于大刀阔斧地清除阻碍、开展工作。上任伊始,徐平分别从集团公司的结构、人事、品牌营销等方面大动手术。不过,看似大刀阔斧,实则无奈面对盘根错节的一汽环境,改革中道受阻,“因为那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与气场。”有行业人士如此评价道。

而和前两任不一样的是,第三任董事长徐留平的风格迥然不同,相信很多人对徐留平“骑马上场”的举动还历历在目。的确,1964年出生的徐留平可以称得上汽车行业的少壮派,在一汽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发挥空间,这就决定了徐留平在办事风格和行动上,与过去的二徐并不太一样。

“在改革的过程中,肯定不会面面俱到地满足各方利益,甚至会得罪人,但这些不应成为改革持续推进和深化的障碍和阻力。坚定改革方向、把握改革节奏,是中国一汽必须要做的。”在新上任一汽集团董事长不久后的徐留平,就表达出了这样的观点。

甫一上任,徐留平就迅速颁布了一项又一项铁血政策,振兴红旗、竞聘制度、白加黑、“7-11”工作模式,而人们对这些刀刀见血的动作褒贬不一,有人欣赏他的大刀阔斧,有人觉得他是“沙皇”。

在公开场合特别是面对新闻媒体,徐留平主动提出“一汽集团作为共和国的长子”、“重振‘第一汽车、第一品牌’的雄风”等字眼,这在过去的二徐身上都不多见。“我这个人就是有点野心,过于执着,这可能算是我的一个缺点吧。”对于自己的苛刻无情,徐留平也显得非常坦诚。

打破掣肘

除了合资品牌支撑集团利润外,可以说在三徐上任期间,最大的难点在于自主品牌,最大的矛盾在于长久以来国企制度的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弊病阻碍了企业的前进步伐。

徐建一落马后,不少行业媒体用“功过徐建一”来评判这位央企董事长。除了一汽-大众2014年登顶中国车市的辉煌之外,更多的悲怆之处在于保守的徐建一没能在汽车行业大跃进的时代跑好这一棒,让一汽集团丧失了行业前两名的江湖地位。

“住别墅、坐奥迪、拿高薪,就是搞不好自主品牌。”就像更多人认为的那样,徐建一在一汽的这七年乏善可陈,定下的整体上市、大自主、新能源、红旗品牌等系列战略目标一个都未实现,还挖了许多坑。特别是在以一把手为首的一系列的腐败行为,给原本冗杂且盘根错节的一汽集团种下了诸多恶果。

“徐建一为什么没能治理好一汽?”当《汽车公社》作者把这个问题抛给诸多行业人士时,“一汽是大型国有企业,体制方面掣肘太多。”有行业人士表示,很多时候机会就在漫长的决策流程中丧失了。

而到了徐平时代,在反腐行动的冲击中,一汽陷入了混沌的状态。“刚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对徐平抱有很大希望,但一年多的时间里并没有多大变化,的确有一些失望。”一汽集团内部人士称,徐平到任一汽后,主抓的仍是反腐工作。在这样的政治目的下,大多利益团体和纠葛在反腐的旗帜下开始了“无为”的休养状态,外面的力量难以进入,这是一场依赖既得利益体来革自己“命”的改革,一汽的铜墙铁壁比想象中还要牢固。

好的现象在于,至少到了徐留平时代,这种改革的行动加速了。“全体起立”般雷厉风行的行动,让这个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最大企业有了一丝生机。在徐留平的经验里,有真干自主的志气,也有从小到大再到“自主一哥”成长路径。“五国九地”的国际化研发,也说明徐留平是具有开放心态、前瞻视野的企业领导者,这些特质,也都是解决提升一汽竞争力所需要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换的不能只是领导人,关键在于积贫积弱的一汽需要厘清所有的枝枝蔓蔓,内部管理混乱、办事效率低等弊端和体制掣肘是根本。”行业人士如此评价道。那么如何向现代化企业转变,在业绩考核、用人管理、繁冗的审批流程方面如何优化,也正是考验徐留平最关键的地方,何况目前徐留平的系列铁血政策,已经让诸多一汽干部和员工倍感不适。

“建一”这个被父辈期待建设一汽的期望已经破灭。走过了徐平,如今这个重任已经交到了徐留平肩上,而他名字里的“留”字,是否意味着徐留平的确需要留下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呢?

本文节选自《汽车公社》杂志1月刊封面故事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0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