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与崛起】公共交通电动化是新能源发展首要任务

原创 文/冯金刚 时间:2017-11-17 7:01

车市虚实,实推公共交通才是王道。

有数据表明,公共交通才是能源消耗大户。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公交大巴50万台、出租车120万台,总量占全国机动车总量的1.7%,然而耗油量却占到了27%,排放总量更是高达27%以上。

为此,中国提出了公共交通电动化战略,将传统公共交通工具全部替换为电动车,目的是节能减排。而联合国人居署也曾提出同样的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世界各国城市要实现电动车在城市交通占比达到30%。

另外,公交车排放对PM2.5也影响甚大。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公交车占显著的比例,尤其对PM2.5的贡献非常突出。根据北京和上海的数据,车辆对PM2.5的贡献北京是36%,上海是25%。

作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对公共交通战略深有体会。他举个例子,如果将香港所有燃油巴士和燃气出租车全部替换为电动汽车,预计能为香港减少约56%的汽车尾气。

不能否认,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发展电动车成为社会共识。

政策立市

近年来,受各种新能源政策的刺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北上广三城,形成了各自新能源特色。比如北京,更加偏向纯电动,上海则偏向插电混动,广州则偏向普混。

这三个城市之所以发展最好,直接因素在于其各自的限行限牌限购政策。换言之,这三座城市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更像是被政策胁迫下的销售,政策意味过浓。

所以,现在新能源是政策市这是不争的事实,没必要刻意批驳,因为现阶段用政策推动是全球主要汽车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共同方针。

并且,政策立市也并非没有好处。在广州,笔者发现除了满大街的雷凌普混,纯电动车型的数量也渐渐多了起来。很多消费者表示一开始并未想过选择普混甚至纯电动车型,只是因为这些车型有补贴还有畅通的路权才抱着尝试的心态去选择,可实际体验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差。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对新能源的认知,这种口碑传递使得更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和普混车型提供了可能。

所以,政策虽有揠苗助长之嫌,但谁也保证不了被拔的苗可能长大呢?

市场虚市

2017年初,由于2017年新能源补贴和新车目录等政策发布真空期,导致1月有15款新能源车型销量骤降为0,一时震惊业内。新能源有如政策中的襁褓,需要格外细心的照顾。

新能源市场如此之虚,真实销量在哪儿?

在广州街头,“师傅,您们这是专车吧,怎么在用电动车跑,应该跑不了几次吧?”笔者若有兴趣的凑到两辆北汽EU260专车司机上去客套,其中一个师傅苦笑道:跑几趟就得开回去充电了,没法子呦!不过,好在车子数量够多的。据司机透露,这些EU260来自一家新能源车租赁公司,因为车子多,除了用来租赁,还拿了部分用来跑专车。

实际上,这个小插曲很好地反映了中国新能源车市的上有政策和下有对策的真实境况。目前许多纯电动汽车并不是卖到真正的私人消费者手中,而是被截胡到各种新成立的租赁公司,它们的运作模式是低价买车,同时把补贴拿到,至于车子用途他们并不是非常关心,如果有车子运营里程要求才能拿补贴,他们会找专人来专门开这些汽车。

这种虚实也同样反映在正在举行的广州车展。比如宝马新能源展台,作为展示最多新能源车型的合资品牌,但是其销量却有如猫抓老鼠,在乘联会每月新能源销量表里面完全找不到身影。还有一汽展台,至今没有一款销量像样的新能源车型,却在展台摆出一个四轮驱动轮毂电机底盘平台和HEV前置前驱平台,一汽这是想表达只要技术好,量不量产有什么关系?

其实,最能表达新能源虚实的是沃尔沃展台,明明是新能源展馆,沃尔沃为了强行充门面,却摆出两款内燃机汽车和一款插电混动,还要将发动机舱盖打开,这是欺负别个看不出个新能源来?

真亦假来假亦真,假亦真来真亦假!新能源车市真假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推动新能源发展,怎么才能让新能源快速发展。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1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