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Go又赢了,所以是拥抱人工智能还是被它取代?

原创 文/曹旻希 时间:2017-05-24 10:48

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不是未来十年才会发生的,这个就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5月23日上午十点半,中国棋手九段柯洁与AlphaGo的围棋人机大战三番棋进行第一局比赛。赛前柯洁表示,“三百年前发明了蒸汽机,超越了当时人类的想象。如今AlphaGo也超出了我们所有棋手的想象,在与它对决时暗觉像在对话未来,感受非同凡响。”

对于这场世纪棋王争霸的人机大战首轮结果是,柯洁输了。不过这也再一次将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脑的话题推向了热门话题榜。


二十多年前,电脑刚走进我们世界的时候,大多数人仅仅认为这只是一个“工程符号”,今天电脑已经变为了生活的“必需品”。而在十年前,手机还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今天手机wifi连接后世界都近在眼前。如今就算人们始终认为就算不能战胜AlphaGo,但是人脑的创造欲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

不过李开复曾说,“人工智能时代,90%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这是一个很‘血腥’的场面。”的确,如果说蒸汽机的到来替代了人基本的劳动力,那么这一次体力劳动就已不再是人工智能想要挑战的范围,它将向人类用“一个个螺丝钉构拧出”的制造业发出挑战。

所以制造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不是未来十年才会发生的,这个就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Welcome,Ai”

2017年5月19日,经过全新扩建的宝马新大东工厂正式投入运营。这座极具汽车工业4.0技术的工厂在生产质量、柔性制造、提升效率和降低能耗等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方面,例如其车身车间采用全集成自动化技术,装备856台机器人,自动化率高达95%以上。

新大东工厂仅仅是目前国内自动化率较高的工厂之一,来自常熟基地的奇瑞捷豹路虎全铝车身车间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全铝车身制造车间,其在采用诸多先进技术和材料工艺,自动化率更是达到了100%。

距离常熟不到200公里的长安福特杭州工厂中,仅焊接车间内就有503台日本川崎机器人。另外,一条能够生产多达六款不同车型的柔性生产线,每72秒就能生产一辆福特新车。而这一切在五年前就前往福特美国工厂学习全自动冲压线、翻滚电泳、90%以上自动化率的焊装、拥有高度防错体系总装等技术的福特内部人士看来简直不敢相信,“虽然部分工人仍然会做一些基础工作,但大部分工作已经实现了自动化。”

同属于长安汽车的两江基地新工厂通过导入福特G-FPS体系,制造全过程已实现高效化、节能化、环保化运营,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其中焊接车间拥有机器人427台,自动化率达72%。自动化车门线装有机器人80台,自动化率达100%,涂装车间由杜尔、川崎、希普瑞承包建设,共有108台机器人,行业领先的一条全自动机器人喷涂线,自动化率达到70%等等都证明着过去拥有无数工人的流水线终将被机器所取代,变成无人工厂。

就如同物流行业人士在接受作者访谈说的那样,拣货这个工作是很浪费时间的,而机器人可以取代人行走这一无效的动作代替一部分的劳动力,“无论多么熟练的工人,也不可能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而机器正在工业生产中尽显优势。”

所以人工智能正在让“机械手们”变得如有神助。目前在中国市场,无论是像福特、通用这样的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在用人工智能逐步开始证明中国制造业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像在最近一份《纽约时报》中写着的一样,“这些最先进的工厂证明着中国企业有意正在提高制造链中所处的位置。”

《纽约时报》称,“在十年前,中国汽车制造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相当低,工人在做着高度重复的工作的同时,时薪略高于1美元,而工厂里只有少量的机器。”

但机器人革命,这一次发生在中国。

机器人革命

“当人工智能达到一定高度时,会不会取代人的工作?”对此,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公共关系及企业社会责任副总裁杨美虹告诉《汽车公社》作者,“这将人和机器是一个逐渐磨合的过程,但是机器无法取代人。就例如目前宝马大东工厂的自动化率以达到了95%以上,但是很多关键的、最为重要的步骤是机器无法完成的。”

就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以及以福特制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都因为新机器的采用,出现了对劳动力大量失去就业岗位的担忧。事实证明,机器在替代劳动者原有岗位的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劳动者总能在新的行业、新的岗位重新就业。

但是不能否认,目前汽车业对于人工智能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受成本的驱使。多年前曾有一位美国学者做过一个对比,发现过去中国工人的薪资不足美国工人的1/20,同时生活成本是美国的一半。到2014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和美国的差距已经几乎可以忽略,在美国每花费1美元的劳动力成本,在中国也大概需要96美分,这还并没有考虑到物流成本。

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人民币升值……过去我国制造业一度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所以曾经借助这一优势将大部分生产工作搬到中国的跨国企业,目前正面对着一系列成本的飞速上升。

特别是面对中国的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高校录取率提升导致每年新增劳动力中愿意考虑工厂工作的人数减少50%以上等等,都让汽车制造商们必须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减少人工等成本带来的影响,并继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不过在中国,自动化还没有引发对失业的担忧,但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民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从硅谷到达沃斯,分析师都在预测,未来三至五年,机器人将会夺走所有的工作岗位。

面对与美国情况并不相同的中国,在被问及人工智能是否会对其就业等方面产生威胁时,诺贝尔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却指出,对于中国,“机器人时代”来的正是时候。

值得注意的是,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包括韩国、日本和德国。这三个国家每1万名员工中分别有531个、305个、301个机器人。美国排名第八,每1万名员工中有176个机器人,中国机器人分布密度远远落后,每1万名员工中只有49个机器人。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机器人数量增加最快的国家,汽车制造业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

如果说,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经济出现了一股产业重构、企业重组的热潮。特别是还将重塑全球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

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为了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挑战,抢占制造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先后推出了未来发展方向,例如“德国工业4.0”、“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策略”、“新工业法国战略”等。

所以,当同样面对新工业革命的挑战,选择“拥抱”新技术将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先决条件。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未来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虽然我认为人工智不能完全把人类取代掉,但是能够把人类某些功能发挥得更好,发挥到及至,那么我想试着拥抱它。”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1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