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靠什么突破合资的围剿? | 中国品牌日

原创 文/黄云杰 时间:2017-05-12 8:04

品牌打造需要时间及口碑累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核心科技上取得突破,在产品上有质的提升,在品牌上赢得认可才能让中国品牌不再“看人脸色”,摆脱被扼住咽喉的命运。

2011年,中国自主品牌陷入过一次困局,不仅销量下降到冰点,政府补贴还持续缩水。外界不由得开始担心起自主品牌的危亡。虽然有一些品牌湮没在了历史唱歌里,但是7年来,新生的品牌远远比“消失”的多。

如今,在高速成长之后的他们所在意的问题不是如何存在,而是如何突破。借着“中国品牌日”的落地,自主品牌也许在2017年将迎来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从“价值”层面看自主品牌

2月份,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2017全球最有价值的汽车品牌榜”。(注:Brand Finance 采用特许权费节省法对品牌价值进行估值)从整体排行上来看,上榜品牌主要来自美国(19个)、日本(17个)、中国(15个)以及德国(8个)。虽然中国品牌进入榜单的品牌数量较多,但大多排名靠后,随时有滑出的危险。

有英国工程师曾在车展上向媒体表示:“近年来,中国汽车的品质有明显的提升,但整体水平与国际品牌尤其是欧洲还有差距。不过,随着质量的提升,销量的增长,中国汽车厂商给欧洲的压力日益增大。我认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前景很好,以往他们只会模仿,但现在有自己的研发能力,以后会越来越好。”

在进入榜单的15个中国品牌中,吉利的品牌价值最高位居第24位,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前四分之一的中国品牌。在2016年进入榜单的14个中国品牌中,包括吉利在内仅4个品牌名次有所上升,其余品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别是长城和中国一汽跌落严重,分别下降44、15个名次,而去年排名分别为32、82的上汽、广汽在2017年并未进入榜单。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榜单中,有3个新增品牌,分别是位列第30的哈弗品牌、第38的五菱品牌和第80的宝骏品牌。哈弗品牌在2017年一举跃进了榜单并占据了不错的位置,Brand Finance公司CEO Mr.David曾表示哈弗品牌价值已达30亿美元。

从中国品牌在榜单上的名次易位可以看出,有着国企政治背景的汽车品牌普遍不被看好,预估品牌价值均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发展迅速的几家民营企业旗下的汽车品牌都有着良好的品牌价值期望。

南非《CARMAGAZINE》杂志曾经对中国自主品牌有过分析,认为其只要不断改进,就有取得不错的市场成绩。“中国汽车业近年来正在生机勃勃的增长,许多从未听闻过的车型在过去几年内“空降”南非。”

可以看出,这种国际上对自主品牌的评价已经与数年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自主品牌在其眼里不再只是会模仿和山寨,有了创新能力和品质提升后,他们逐步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品牌价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自主品牌的综合实力,当然,突破合资品牌的围追堵截并不完全靠品牌价值来衡量。

谁的牌面比较大?

不可否认,中国汽车产业所秉持的“用市场换技术”的初衷让中国汽车工业有所积累,但是这种做法也让开放的中国市场成为了外国汽车品牌的“第二故乡”。2016年,自主品牌所占市场份额为43.2%,喊了快十年的“占比过半”的口号终究是没能达成。

但在此过程中,自主品牌的走强仍是个不争的事实。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持续低迷,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增长率仅仅只有7%,而上牌数据更是显示整体车市负增长,下滑超1%,即使是在此背景下,自主品牌仍保持坚挺。

另一方面,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开始了“向下之路”,价格下调,渠道下沉。反观自主品牌,保持销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又一次的迈开了品牌向上的道路。作为两家目前广被看好的企业吉利、长城不约而同的推出了旗下的高端品牌,虽然定位有所差异,但都代表了自主品牌向合资品牌发起的反击。

吉利领克品牌,车都开没正式上市,广告已经打到了纽约的时代广场,带着一副要进军美国市场的气势,而长城更是有要在美国建厂的打算。长城汽车是希望通过自主品牌打入美国市场的中国车企之一,广汽集团计划明年开始向美国出口传祺品牌的车型,力争成为首个打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汽车生产商,而由巴菲特持股的比亚迪、收购了沃尔沃的吉利控股也宣布了抢占美国市场的野心。

虽然叫好声不断,但自主品牌的向上之路上也应看清自己,迈稳每一步路。吉利的产能和体量、长城的轿车短板、布局合理产品线完善长安反应过慢都是其各自需要考虑的地方。除此之外,质量“关卡”,技术革新也都是自主品牌的在对合资车对垒中亟待提高的劣势。

即使我们已经看到了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在技术创新上发力,比如长安自主研发的蓝鲸2.0TGDI发动机,其动力水平已经看齐现代起亚、斯巴鲁等一线国际车企的同排量发动机;观致正在研发的无凸轮轴发动机(QAMFREE),有望为现时的发动机技术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等等。

从目前来看,突破尖端技术,掌握核心优势,对中国品牌的打造有着很大的迫切性。虽然自主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势,迅速地融入到国际一线的汽车工业当中。但自主品牌们在“品质”与“技术”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直以来,中国品牌都徘徊在中低端领域,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企业都在“标榜”着品牌向上、提升品牌价值,而品牌打造需要时间及口碑累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核心科技上取得突破,在产品上有质的提升,在品牌上赢得认可才能让中国品牌不再“看人脸色”,摆脱被扼住咽喉的命运。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0
评论专区:
最新评论

汽车公社

一句话点评

C次元